浙江自然博物地质陈列的渊源可追溯到1929年创办的西湖博物馆自然之部地质矿陈列室,底蕴深厚。在浙江自然博物新馆的陈列体系,地质主题馆是六大常设展馆之一,其展陈内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地质类知识本身在公众的普及程度较低展品的观赏性较弱,因此,在符合新馆核心理念和心思想的基础上,以合理的展陈策划承载信息,以合适的空间和形式设计为传播媒介,运用合情的展陈手段,准确清晰直白地将展陈信息传达给观众,是浙江自然博物安吉馆地质主题展馆展陈策划和设计的难点和重点。浙江大地的故事化学科信息的情境化展品组合的层次化解读手段的复合化展示内容的具象化灯光布置的关联化材料选择的创新化互动体验的多样化八大理念成为实践过程整个展陈解决方案的核心。
2 浙江大地的故事化,传达展陈理念的专题性
众所知,自然博物馆是以研究自然历史为主要内容的博物馆,通过对过去和当今反映环境变迁的标本诠释,帮助人们认识人类自身所依存的自然环境演化历史和发展趋势。如何通过对信息的排列组合与重构,突出线索和特色,从而准确地向观众传递展示内容的确切含义,一直是自然博物馆陈列方案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
浙江元素是浙江自然博物安吉馆地质主题展馆展陈不可或缺的线索和关键词。根据浙江地质演变过程和其发生的最具代表性事件和遗迹,展陈以漫长的旅程为序,主要内容分为古老的浙江大地浙江‘金钉子’的故事盆地与火山的世界现代地貌形成及史前浙江人四个单元,通过时空叙事的方式构筑故事线,讲述浙江大地20亿年波澜壮阔的史诗,并概括性地介绍了地球结构地质年代生物演化大陆变迁气候变化等自然科学知识。
古老的浙江大地为整个展陈的第一单元,它的设置使得整个展陈开篇即有引人入胜之感。在最古老的地层最古老的岩石和最古老的化石等地质证据的明证之下,浙江大地的原点仿佛触手可及。而随后发生的江山绍兴拼合带形成裂谷型火山岩浆活动和南沱冰期千里封冻等地质事件以当代浙江的地质遗迹为佐证,使得数十亿年前的变迁历历在目。
金钉子是最具代表性的地质遗迹之一。在我,浙江是拥有金钉子最多的省,确立于浙江省的金钉子数量达到四枚,超过我金钉子总数的三分之一。这四枚金钉子分布于浙江的常山江山与长兴,同印证了浙江的地质运动和生命的曲折前行。金钉子的故事亦是寒武纪至二叠纪浙江大地地质变迁的线索,也因此成为第二单元的展示重点。
浙江元素极为丰富的地质馆
生代,浙江成为盆地与火山的世界,剧烈的火山活动促使物种不断进化,不少浙江独有的古生物化石发现于这个时代的地层。而地质运动也留下了丰富的矿和壮丽的地质景观。第三单元以生代浙江地质运动为线索,以生代浙江独有的生物种群和蕴藏于浙江的宝贵矿为重点展示对象,展现了一个独特的远古世界。
白垩纪末期的第五次大灭绝事件之后,恐龙等古生物彻底退出历史舞台,随后而至的新生代构造运动改变和塑造着大地,为现代浙江的地貌轮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古人类聚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浙江进入了全新的时代。第四单元以现代地貌形成及史前浙江人为题,将浙江的远古与现代连接,引领观众从故事回到现实,使得整个展陈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对于自然博物馆而言,收藏和展示本地区自然遗为其宗旨。地域特色是整个展陈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整个浙江自然博物安吉馆,地质主题展馆可谓是最具浙江特色的展厅之一。浙江元素被充分利用,合理分布于整个陈列之,使得地域特色这笔珍贵的财富在展陈得以凸显。
3学科信息的情境化,实现空间设计的有效性
浙江自然博物安吉馆地质主题展馆展陈时间跨度达数十亿年,展陈信息量大而抽象,易使观展者生困扰。因此,空间设计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保证展陈信息能够完整高效地传递给观众。
时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对于地质类展陈而言,若不对地质年代做系统性的强调,便不容易让观众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更无法使其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导致观众在理解展陈逻辑上出现偏差。为此,地质主题展馆采取将抽象物体具象化的方式,展厅设置13个微缩景箱,对应从前寒武纪至第四纪的13个地质时代。白色灯带自景箱顶部延伸而出,在景箱与对应地质年代的展示区域间建立了纽带。闪光的灯带高低错落,显出律动感和节奏感,亦能引导观众的目光,使展厅显得十分清晰有序。此外,灯带的设置也使原本高差较大的展厅显得更为和谐。
地质馆展品种类多,不加设计的展陈难以让普通观众了解展品与展陈及展品与展品间的联系,遑论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了。为此,展陈采用了信息组团分级传播的最新设计理念,将展品分别排布,与展柜展台和装置有机组合,把展览信息分层次予以阐释,各展区适当安排多媒体装置,强化参与互动,进一步开拓展陈信息。展陈第二单元介绍金钉子的部分便采用了信息组团展示法。展台集实物标本等比和缩比模型多媒体装置图板为一体,围绕主题多角度阐述,以达到清晰表达的效果。
4展品组合的层次化,增强实物组团的视觉性
以展品陈列的开放与否为区分标准,则展品的陈列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开放式陈列法将展品直接陈列在地台展台之上,具有受展品体积形状影响易于养护更换方便观众距离欣赏接触等优点。封闭式陈列法往往指的是带有展柜的展品陈列,标本通常置于展柜,观众和标本之间隔着玻璃,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各方面都容易控制,标本受到的伤害较。地质主题展馆的展品品种丰富形式多样,体积质量相对悬殊,因此在展陈设计,特性不同的展品被采用不同的陈列方式进行展示。
种类丰富的岩石标本可谓地质馆展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除了外观色彩不同,其触感亦有些许区别,这需要观众通过触摸亲身体会。因此,体积大不易为环境所影响且质地和色上有特点的展品,如诞生于各个地质年代的不同种类的岩石标本,多采用开放式陈列法。观众可直接与展品进行亲密接触,在直面展品多维了解展陈信息和展示内容的同时,亦可体味展陈的趣味性。
与岩石类展品不同,不少已经灭绝或濒危动物的标本和一些模式标本较为脆弱,其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得维护其安全异常重要。因此,展陈采用封闭式陈列法对型陨石标本古生物化石珍稀矿石等珍贵且易受环境影响的展品进行展示,并针对有特殊观看要求的展品设置对应的观看工具,在有效避免了光伤害有害气体伤害微生物伤害温湿度失调造成的伤害观众的触摸造成的伤害等可能使展品受到严重伤害的同时,亦保证了优良的观展条件。
5解读手段的复合化,提升观展体验的综合性
在自然类博物馆,实物标本作为参观行为的客体,就其单件标本而言,可以提供全方位的形态和个体生物学信息;就标本组团而言,它们代表了一个具有同点或是相互之间有着联系的群,展示了更为完整更具代表性的信息,无论是在陈列展示方面,还是在传播教育方面,其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然而,由于标本的多样化,信息发散性日益增强,传统的标本陈列图文方式已无法表达这些复杂综合,甚至抽象的信息和概念,我们需要更为多样化的展示载体去呈现和诠释这些新课题。
多媒体手段可以很好地展示信息及组团间的联系,进一步引导观众深入地了解展陈信息,认识标本并进一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因此,地质主题展馆展陈在采取以实物标本为锚点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与多样化的新媒体技术结合,充分考虑科学性逻辑性观赏性参与性之间的衡,力求形式新颖易于理解。数种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使展陈形式更为多样化。
3D Mapping和照明技术有机结合,可打造出最佳的沉浸式体验环境。在展厅,3D Mapping对展示空间进行实时渲染,营造出动态的3D视觉感观,加强了现场观众的沉浸式体验,并用视觉化的手法将展陈信息和展品特色精准地传达出。展厅巨大的长兴双钉剖面模型让观众震撼,3D Mapping技术更是锦上添花,使得展示信息在丰富程度上得到了提升,维度上得到了很好的拓展。
3D Mapping丰富了长兴双钉展区的信息层次
LED球形屏是一种由数块异形LED屏拼接而成的球形屏幕。结合声影光电多种技术,LED球形屏可动态立体展示具有空间感的场景。展厅设置的LED球形屏主要展示地球板块的变迁。通过精确的时间把控,大陆板块数亿年沧海桑田分分合合的过程可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既直观而又颇具趣味性。
LED 球形屏可直观展示 46 亿年的地球板块变迁
沉浸式影作为一种优秀的解决方案,为不少新建的大型博物馆所采用,地质主题展馆也不例外。在由多台高清投影仪投影的环形屏幕包围之下,观众置身于瑰丽秀美的浙江山水之间,在视觉听觉的多重影响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沉浸其间,饱览自然之美,生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6展示内容的具象化,保证信息传达的科学性
前文提到,地质博物馆因其展示主题和展项展品的特殊性,有着一般博物馆不具备的独特魅力,但也同样具有知识体系庞大与普通观众知识储备重合度较低的特点。因此,在展馆展陈规划上做好引导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在展陈形式的具象化直观化上做出创新。
场景式的陈展形式最先出现于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展陈,其具体展示形式是将标本模型与场景结合,复原再现动物植物生存生长的自然景观。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因具有形象科学直观的特点而被广泛采用。浙江自然博物安吉馆地质主题展馆核心位置的13个微缩景箱便是13个地质年代的具象化体现。外形奇特的古生物模型与场景有机结合,被凝固于咫尺之间,保证在有限的展示空间直观展示迥异于当代环境的远古世界。此外,展厅的陆沼森林河姆渡人的生活场景均是直观性和科学性的体现。
浙江‘金钉子’的故事既是本展厅第二单元展陈的标题,也是展示内容的亮点之一。为了向观众直观展示金钉子地层剖面,展厅设置了剖面模型,移步换景间,便能距离观察实际相隔甚远的金钉子剖面。科学绘画可对展示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内部解剖构造细胞组织特点生态环境要素群体自然景观等内容,做科学和形象表达。
科学绘画可以将难以用文字准确表达的形态特征等内容,清晰地展示传达。地质馆的图板体系和展示装置大量采用科学绘画的形式传达展示内容,使信息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
7灯光布置的关联化,促成照明设计的系统性
博物馆的照明设计是博物馆诸多设计最激动人心的最有活力的最具创造性的部分之一。在经典的博物馆的展览理念,照明成为博物馆的信息载体。在空间设计与信息传播的双重作用下,生了一个 传感空间,即展示信息交流活动的空间场所,在传感空间环境能够全方位地传递表达者的信息。
地质主题展馆展厅具有高差大空间结构复杂的特点,而展品本身无论是体积形状还是纹饰色彩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设计灯光照明的过程,设计人员充分考虑展厅及展品的情况,根据整个博物馆的现场状况进行设计和调试,以避免陈列图纸和建筑空间生误差。在确定了方案在技术层面的可行性以后,技术人员也对照明设备进行测量选择等,并在安装前多次进行现场测试。规划过程,优质灯具的使用得到保障,以最大限度减光线对展品的负面影响。
光与影的设计发展规律显示,它已不仅着眼于探讨主题展览的展品本身,更在于营造一种氛围,创造一件艺术作品。为保证展厅呈现出展陈的逻辑主线,馆的灯光布置虚实相间,增加空间的层次感。针对重要的展品,高空射灯的直射光使之突出于泛光映照下的展台,从而起到强调的作用。
人性化照明设计是指在照明设计过程当,根据人的需求对光环境进行优化,使观众参观起方便舒适。在展厅设计照明,观众的需求是最重要的参考之一,这体现了展陈设计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
8材料选择的创新化,确保美观使用的衡性
优秀的博物馆设计,其造型表现和建筑材料本身特性的利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博物馆自身作为一个无声的文化传播者,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可以通过材料之间的构成变化实现。而这些变化则具体反映在建筑造型结构的特点,材料的质地肌理,乃至建筑的场地环境等方面。
博物馆展柜玻璃,即低反射玻璃的诞生,极大地提高了陈列展览的展示效果。低反射玻璃将展柜玻璃可见光透光率提高到98以上,可见光反射率降到1以下,显色指数提升到99.6。低反射玻璃的保护性较以前的展柜玻璃有显著的提升。低反射玻璃采用夹层结构,具有很好的韧性,能有效地吸收暴力冲击的力量,并且能把破碎的玻璃黏合在一起,既能保护展品的安全又能避免观众受伤。在细节多展示对象色彩丰富的区域,如展厅一层的13个景箱以及二层的河姆渡场景前,低反射玻璃的使用大大提升了观感。
石元素是地质主题展馆的主要元素之一。为在突出地质特征的同时方便安装养护,展厅使用了某种可弯曲的天然石薄板材料。此种石板具有超薄超轻防火抗磨有弹性可弯曲纯天然不易碎无辐射用途广泛运输安装成本低等特点,其富有质感的外观亦提升了展厅的整体观感。
9互动体验的多样化,拓展宣教科普的发散性
浙江自然博物新馆位于青山秀水之间,其规划定位以休闲体验为主。在地质主题展馆,体验式的参观亦贯穿了展陈,地质元素充满了整个展厅。展厅休息区的座凳由硅化木玄武岩等打磨制成,以期全方位调动观众的感官,让休憩间的观众亦能有效获得展陈信息,起到再次强调展陈信息的作用。
触摸互动展项是展陈运用最广泛形式最多样的手段之一。通过多种方式的触摸互动,观众可深入了解展陈的背景知识介绍。除了传统的固定式查询装置,可动的滚筒式翻动式展板增强了趣味性,也让展陈信息与肢体动作相联系,起到了增强记忆的作用。触控滑屏与大型触控互动游戏亦在整个展陈得到妥善的排布滑动屏幕对准相应的古生物图案,观众便能在屏幕上欣赏生物化石复活的过程,科学了解古生物化石生前的样貌;合理使用触屏上的各种工具,观众便可以从虚拟的地层发掘出各式恐龙化石。在此过程,发掘古生物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传达,而观众也过了一把古生物学家瘾。
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在设置参观状态可体验的互动设备的同时,深度体验教研一体亦是全体验式展陈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厅二层的科学教室展示着大量珍贵的地质标本,而其配备的深度体验教学设备,如能直接连线授课宣教人员与参与实验的观众,并能进行实时形态分析和图像处理分析的高清数码显微分析系统,亦能在观展的同时,让观众初涉科研,体味科海遨游的愉悦。
10结语
浙江自然博物安吉馆地质主题展馆的展陈实践以针对性的设计与施工方案实现了预设的传播目的与陈列目标,合情的设计保证了空间观展的视觉与情绪体验,合理的方案保证了专题陈列的科学性与传播性,合适的施工保证了公众开放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伴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新的策展思路设计思路以及前所未见的陈列手段和多媒体装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把握和明确指导思想建馆目标功能定位展示理念,合理进行陈列展览的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是建设高品质自然博物馆应遵循的基本准则,而新技术的运用亦进一步推动了博物馆事业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新时代的自然博物,一定能架起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 让观众倾听自然的语言,了解自然的历史,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原载于浙江自然博物安吉馆建设实践与探索,第94103页
作者 邵林波 王志胜 邵晓军 静 万士岩
源浙江自然博物安吉馆建设实践与探索